标准字号
X1
X2
关于远离非法存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
发布日期:2025年08月11日
当前,非法存贷款中介问题表现形式复杂,有中介公司通过转让空壳公司、先行垫资、虚构申贷材料等非法手段骗取银行机构企业经营性贷款,金融消费者为此承担近百万元“服务费”并面临巨大还款压力。不法分子常见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:
一是虚假营销与低息诱惑。对外声称“与银行有合作”“可通过内部渠道办理贷款”或冒充“XX银行贷款中心”等名义,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所谓“额度高、利率低”的贷款,实际收取高额服务费,导致消费者贷款成本远超预期。
二是违法包装骗贷。瞄准资质不足的小微企业或征信白户等特定人群,协助借款人虚构工作单位、贸易合同、银行流水、资产规模等申贷材料,甚至勾结银行机构个别员工,共同骗取通过授信审批、实现贷款发放,借款人则为少量报酬甘愿成为“职业背债人”。
三是实施“套路贷”犯罪。以“小额贷款公司”等名义诱导借款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或变相“担保”等相关协议,制造贷款交付的银行流水痕迹,随后通过设置违约陷阱、恶意垒高借款金额、虚假诉讼、暴力胁迫等一系列手段非法占有借款人财物。
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心,远离非法存贷款中介,珍惜个人信用,严守法律底线,不轻信、不盲从,避免因小失大。
文章来源: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
Top

关注中信百信银行微信公众号

下载中信百信银行APP